科技成果转化政府不当“看客”-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县建设成果巡礼之四

be365首页 kjt.hunan.gov.cn 时间:2018年01月26日 【字体:
  

  2016年,津市市获批第一批省科技成果转化示范县市,津市生物酶制剂及应用特色产业基地项目被评为国家火炬特色产业基地。据统计,2017年津市实现规模工业总产值224.7亿元,同比增长14.1%,科技成果转化率达38.1%。全市40多家规模以上科技型企业,13家高新技术企业都在高效快速运转,产出占全市80%以上。这一连串数字的背后,离不开政府战略站位、科学决策和精准服务。

  战略定位,突出产业兴城。工业企业如何克服瓶颈制约,破解发展难题,把科技成果转化为实实在在的利益?津市市委市政府换思路,换模式,对接长江经济带,融入洞庭湖生态经济区,紧扣常德开发强市、产业立市,提出“坚持工业立市、突出产业兴城,为建设澧水流域现代化的中心城市而努力奋斗”的目标,让有发展潜力的项目在津市“生下来”、“长起来”。一年多来,产业园、孵化基地、科技创业大楼、加速器已建成投入使用。他们跑院校、科研机构,抛出了免租金、免物业管理费、提供扶持资金等13项优惠政策,吸引科技成果项目近60个到工业园区孵化。2017年,津市市政府出台了《关于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指导意见》,提出开展股权激励,明确了科技人员办企业,其技术类、无形资产作价入股,入股总额的30%给予技术持有者。股权激励的实施,调动了一大批教授专家和科研人员的创新创业的积极性,一大批学科性公司纷纷建立。曾获得“美国绿色化学挑战奖”的留美博士谢新开,带着40人的研发团队、近30个科研成果,从苏州来到津市安营扎寨。这个团队在“合成生物学”、“代谢工程”、“酶工程”和“绿色化学”及其产业化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研发经验。津市市政府直接以股权的形式投资550万,他们开发的“水解酶”年生产总量达2000吨,“糖基转移酶”、“转氨酶”等12项产品在国内一炮打响,“酮正原酶”被评定为具有国际生物催化技术产品,销售额达400万元。

  精准发力,聚焦产业集群。170家工业企业有45家科技型企业与全国37所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大型央企签订了合作协议。2017年津市市政府投资2000万,设立政府创业风险基金。两湖生物医药园总投资30亿元,新建医药中间体、菲托葳生物、虎杖植物提取等六条生产线,研发出“生物医药发酵”、“生物酶制剂发酵”、“植物提取物”,其中他们研发生产的“生物医药发酵”已走向欧美市场。1至10月,完成产值总值32.47亿元,同比增长34.6%,入库税金3312万元,同比增长3.5%。

  成果转化,政府不当“看客”,津市市几乎把科技成果转化和企业发展上升到“战略高度”。他们跟踪调研60多个科技成果转化落地项目,摸清成果转化现状,梳理企业需求。——湖南新合新生物医药有限公司在生产初期,遇到了原材料、生产成本、环保等问题,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上门调度解决。公司凭借技术优势,17项技术成果很快自主转化,“氢化可的松”、“泼尼松龙”、“地塞米松”等11项产品销往美国、印度、西班牙。一年销售收入7.4亿元,净利润6370万元,缴税1722万元,实现出口创汇1064万美元,加工贸易总额161万美元。

  人尽其才,促进技术攻关。津市市委书记傅勇指出,“只有把科技成果从实验室走向市场最后一公里的瓶颈打破,科技人才才能更有成就感和获得感。”2017年初,津市市委以1号文件出台了《关于项目准入、优惠和奖励政策的若干规定》及《关于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的实施意见》,实现“激励”和“松绑”。全市工业企业中近300名各类高级专业人才“尽显其值”,大部分科技成果“物尽其用”。在启动一年的科技特派员项目中,这些来自科研院所的专家作为特派员,对接全市170家企业进行上门服务,协助企业攻坚克难,截止目前,攻克产业技术难题25项,实施重大科技项目12项。

  新思路新模式促使科技成果转化步入新常态。全市40多家规模以上科技型企业,13家高新技术企业都在高效快速运转,产出占全市80%以上。拥有有效发明专利近130件,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企业40余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