狠抓基础研究 提升创新能力──中南大学基金管理工作纪实

  • 索引号:430S00005/2012-65321
  • 题裁分类:
  • 信息来源:
  • 发文日期:2012-12-07
  • 主题分类:
  • 主题词:
  • 名称:狠抓基础研究 提升创新能力──中南大学基金管理工作纪实
 

中南大学   何建军  黄菊芳  欧阳俊

 

自然科学基金具有“鼓励创新、科学民主、平等竞争”的良好机制和“依靠专家、发扬民主、择优支持、公正合理”的评审原则,它在稳定和建设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基础研究队伍,推动科技事业发展方面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十多年来,湖南省自然科学基金在全省高校发现和培养了一大批优秀人才,造就了一支高素质的基础研究队伍,有效地提升了我省高校的办学实力和整体水平。

自然科学基金创立以来,中南大学积极参与自然科学基金的申报,在自然基金管理工作上也摸索出了一条特色之路。

一、基本概况

自2000年组建以来,中南大学在各方面都取得了快速发展。现设有29个学院,拥有25个国家重点学科,5个国家重点实验室和国家工程研究中心,5个国家级人才培养基地和教学基地;现有两院院士15人,博士生导师485人,正副教授3472人,“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讲座教授12人,“芙蓉学者计划”特聘教授8人,全国“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16人,获得“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11人。学校具有很强的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科技开发能力,2007年进校科技活动经费逾6.5亿元。

该校广大教师积极参与湖南省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各类基金项目的竞争,平均每年申报基金项目1500项左右,中标260项左右,获经费6500万元左右。

长期以来,该校大力提倡开展基础研究,鼓励科技源头创新;鼓励以基金项目研究为纽带,探索培养和稳住一支精干的基础研究队伍的有效途径;促进知识创新与技术创新相结合,将基础研究的理论成果广泛应用于国民经济、国防事业发展的重大实践中。近年来,该校广大科研人员充分挖掘潜力,发挥学科优势,寻求学科交叉,探索新兴学科生长点和新兴学科领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

二、主要成绩

1、基础研究不断迈上新台阶

基础研究是学校科技工作发展的源头,是学校培养科技创新人才的重要途径。多年来,中南大学在基础研究方面不断加大对基础研究项目的组织力度,继续采取提前做好申报准备、全面开展申报动员、精心组织标书论证、及时跟踪项目绩效的管理模式,从而保证学校基础研究年年迈上新台阶。

2007年,该校基础研究项目再获佳绩,共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44项,经费4465万元。无论是项目数还是经费数都遥遥领先省内其它高校。特别是,继2003年度该校获湖南省首个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创新研究群体科学基金后,今年以黄伯云院士为指导、杜勇教授为学术带头人、熊翔教授等为骨干的创新研究群体科学基金“特种粉末冶金材料应用基础研究”又获准立项并获得首期资助经费500万元(2008年我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创新研究群体为3个);资源加工与生物工程学院姜涛教授获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资助,获资助经费200万元,至此学校获得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资助者已达11人(2008年我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为24人)。此外,该校作为第一承担单位的“战略有色金属难处理资源高效分离提取的科学基础”973项目获准立项,项目经费为3000万元。目前,该校作为第一承担单位的“973”计划项目共6项(2008年我省作为第一承担单位的973项目为7个)。

2、基础研究论文继续攀升

在学校制定的一系列有效政策的引导下,近年来,中南大学各类科技论文的绝对数量和各项指标相对排名年年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据2007年科技部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公布的数据,中南大学共发表国内和国际论文6755篇,总数在全国高校中名列第七位,其中被SCIE收录三类论文777篇,EI收录论文857篇,ISTP收录论文273篇;CSTPCD收录国内论文数4864篇。SCI论文被引411篇968次,国内论文被引8940次,居全国高校第9位。与上年度相比,该校论文在论文总数、国内论文、SCIE收录论文、EI收录论文、ISTP收录论文的排名均有所提高。

3、科技成果喜获丰收

2007年,中南大学共获省部级以上科技成果奖65项,其中国家科技奖励4项。由钟掘院士主持的“铝资源高效利用与高性能铝材制备的理论与技术”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桂卫华、李夕兵和陈政清分别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此外,李桂源、余志武、胡建华、邵旭东获湖南省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何清华获湖南省人民政府杰出贡献奖,邓建获教育部自然科学一等奖,陈晓红获教育部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等等。

4、科技创新平台建设取得重大突破

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建设是创新体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份。中南大学依托优势学科,通过整合资源、校企共建、学科联合等措施组建和建设了一批科研基地,2007年新增省部级科技创新平台10个。特别需要指出的是,该校与中国铁路工程总公司、铁道科学研究院联合申报的“高速铁路建造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获得国家批准,实现了国家工程实验室的突破。该工程实验室将成为我国高速铁路建造领域应用基础研究、共性关键技术及先进装备研发的创新平台和技术辐射中心以及行业技术人才培养与培训的重要基地。

三、管理创新的措施

1、掌握政策  提高技巧  积极组织基金申报

作为基金项目管理人,中南大学特别重视和熟练掌握国家基金委和省基金办的各项管理办法。在全校范围内,分校区或二级单位进行不同规模的申报动员工作,全面讲解基金管理的各项规定。在申报高峰期,通过电话、网络等全方位为申报人答疑,做到有问必答且有问能答,成为基金申请人“活指南”。通过管理人员的不懈努力,该校申报项目的科研人员更加了解了基金项目的申报技巧,同时也大大增强了竞争意识和必胜信心。

2、 精心指导  严格开题  提高申报质量

自然科学基金的申报能否成功在很大程度上有赖于申报人的写作水平和文字表达能力。因为大量的申报项目只通过专家的函审和会议评审,而没有答辩的机会,也就是说评审人除了看到申请人的申请书,基本上无法获得申请人的其它信息;而省基金的申报由于采取的是盲法评审,评审人更是连申请人背景材料也不得而知,因此标书的书写就显得尤其重要。尽管不是所有文字工作做好了就能让一份低水平的项目获得资助,但如果书写不认真、不详尽却能让一份高水平的申报项目无法获得资助。

针对这些特点,中南大学在今年的项目申报组织过程中,对去年申请项目未获资助的反馈意见进行了全面的分析,反复总结成功的经验与失败的教训,结合不同院系、不同学科的特点,做成多种版本的多媒体材料,逐项讲解和指导申请人如何书写标书的每一个栏目。这一做法受到校内广大申请人的热烈欢迎,而且还多次在省内近10家兄弟院校推广。中南大学还多次在省基金管理工作会上作主题发言,介绍相关经验。

在组织项目申报时,该校还组织校内同行专家进行学术把关。申请项目在申报之前必须进行开题报告,报告人须向本学科内有关专家和同行们讲解其研究课题的国内外研究现状,立题依据,实验方法,以及预期将取得的结果。专家们可根据其报告情况,当场提出修改意见并对项目是否值得申报提出直接见解。科管部门则根据学科或研究室、所负责人的意见决定是否同意将其列入当年申报项目之列。 

3、主动服务  形式把关  减少项目申报的非学术障碍

申报基金项目的成功与否,除了与项目书写的研究内容相关以外,标书书写的格式、项目组成员的构成、项目经费预算等也至关重要。因此,在申报基金项目时,中南大学认真组织科管人员对标书进行严格的格式审查,特别注意申请者所填写的内容是否前后一致;标书中各类代码、号码及数字的填写是否正确;而对于超项检查则采取慎之又慎的态度,力争杜绝因研究人员超项而导致的申请失败。

为加强申请人的责任感,从2005年开始,该校已逐渐形成了四道格式把关“防火墙”,即:建立“个人信息真实性承诺制”、“二级学院信息把关责任制”、“申报项目形式审查‘清单扫描’制”和“实行超项检查连带责任制”。由该校黄菊芳同志首创的格式审查程序已在国家基金委组织的全国片会上广泛推广,同时《中国科学基金》及《科学时报》也对其工作进行了详细发表和刊载,受到基金委领导的高度赞扬。在这些措施的配合下,近年来,虽然该校申请项目逐年增多,但因为标书的格式初审不合格而被淘汰的项目却逐年减少。黄菊芳同志也因工作突出先后两次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管理先进个人,这在我省是唯一的一例。

4制定措施  创造环境  促进基础研究成果产出

为了加强基础研究项目管理,加大对基础研究的扶植力度,中南大学针对性地采取了一系列有效措施,如学校把基金项目的获得和完成的质量列入科研考核和晋升职称重要条件,有的二级单位不但对获得基金资助项目给予1比1经费配套,还给予专门奖励等。此外,在基础研究论文管理方面,专门设立了高水平论文奖励基金,用于鼓励青年学者在国内外高水平刊物上发表文章。科技处还会同人事处制定一系列科技论文奖励激励政策,鼓励师生更多地发表高水平和高影响力的论文。这些公平、公正的机制,创造了良好的科研环境,为科研人员提供了施展才智的公平舞台,使优秀人才脱颖而出。

5认真总结  积极宣传  有效展示基础研究成果

为了扩大基础研究成果的影响,该校采取了一系列措施,重点是加大了对基础研究成果的宣传力度。他们利用多种手段,如校报、校园网、科技厅网、国家基金网、科技简讯等在校内外加强基础研究宣传工作。同时还规定对基础研究成果必须每周一报。对基础研究成果宣传工作做得好的,年终给予奖励。

此外,该校还不定期收集基础研究成果,如先后发布了《关于征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研究成果稿件的通知》、《关于征集湖南省自然科学基金研究成果稿件的通知》等,对学校的基金成果进行全面收集整理,或编辑成册,或投向有关网站媒体。2007年向国家基金委、湖南省自然科学基金委、校园网和校报等投稿50余篇,有效地宣传和展示了学校的基础研究成果。

该校还注重总结基金管理经验,并向《中国科学基金》等刊物投稿。2004年以来,先后向《中国科学基金》投稿并发表基金管理研究论文4篇,在全省名列第一。

四、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目前,中南大学在基金方面取得了较好的成绩,但随之而来的也是新的更大的挑战,即:如何更上一个台阶?如何进一步提高中标率,获更多的国家级项目?怎样向一流的学校看齐?等等。为解决这些问题,在如下几个方面需要重点开展工作:

1整合资源  挖掘研究潜力

从目前来看,一批较有实力的科研人员已获得了国家或省基金的资助,这一大批有实力的已获资助的科研人员在未结题的情况下不可能再申请下一年的基金类课题,这就给来年课题的申报增加了难度。因此在这种情况下,有效的整合资源,挖掘有潜力的人才,寻找新的突破口是非常重要的。

2加强培养  建立学术梯队

人才的培养是学校科研发展的关键所在,目前该校有的学科还缺乏有代表性或有影响的学术带头人,也没有形成结构合理的学术梯队,导致在申报基金课题时缺乏竞争性和基础。因此人才,特别是青年人才的培养是下一步的重点目标。就2007年省自科基金申请的情况而言,中南大学高级职称科研人员申报项目的比重过大,为中级职称的1.7倍;博士、硕士导师为普通教师的1.5倍;申请人年龄也偏高,45岁以上的申报者超过20%。这些造成青年人才竞争空间缩小,不利于年青人才的成长和发展。鉴于此,该校今后将采取一定的限制措施,鼓励高职高龄、有一定工作基础和积累的科研人员向国家或部级其它领域分流,减少省基金的申报数量,扩大年轻人的发展空间,同时也有效地提高学校竞争省基金的中标率。

3加强扶持  形成优势学科

优势学科的形成能给人才的培养提供极大的空间。虽然该校工科和医科有几个学科在其领域是国内外领先的,但数量还太少,大多数学科还没有形成自己的特色和优势,这对该学科的发展甚至学校整体目标的实现都是十分不利的。